用户从电网购电执行正常的用电价格政策,多余光伏发电量上网,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脱硫燃煤火电标杆电价收购。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量无法满足项目对应的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时,电网企业必须像对待普通电力用户一样承担供电责任。
光伏发电项目可由电力用户自建,也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应与电力用户依据国家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等规定,签订能源服务协议。用户自建光伏系统的自用光伏电量不做交易,对于项目业主安装在其它电力用户屋面上的自用光伏电量,由项目业主与电力用户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协议进行结算。对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多余光伏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负责计量、统计,光伏系统全部发电量均可得到国家电量定额补贴。电网企业依据光伏电量的计量数据按照国家规定的度电补贴标准按照结算周期转拨国家补贴资金。
太阳能光伏装机量1G瓦大约需要多少吨多晶硅。。
太阳能光伏装机量1G瓦大约需要6吨多晶硅。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下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年度指导规模,在该年度内未使用的规模指标自动失效。当年规模指标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的,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可适时提出调整申请。
2、项目备案工作应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特点尽可能简化程序,免除发电业务许可、规划选址、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及社会风险评估等支持性文件。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的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的依据
(一)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包括了各种各样用来评估项目执行的基准。
(二)项目工作结果
项目工作结果包括已全部或部分完成的子项目、已发生或已分担的成本等,都是项目计划执行的结果。项目工作结果应在项目沟通计划规定的框架内汇报。项目工作结果中精确一致的信息对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的使用价值是很重要的。
(三)其他项目文件
除了项目计划和项目工作结果,其他项目文件中也常常包含有关项目的信息。在评估项目执行时也应考虑到这些信息。
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
一、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
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几张计划表的编制,更重要的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决策过程,即选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降低成本方案。同时,通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因项目的规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分级编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门提出部门成本计划,再由项目经理部汇总编制全项目工程的成本计划;小型项目一般采用集中编制方式,即由项目经理部先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再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编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搜集和整理资料
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必要步骤。所需搜集的资料也即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这些资料主要包括:
(1)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编制成本计划的规定
(2)几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3)有关成本预测。决策的资料;
(4)施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
(5)施工组织设计
(6)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
(7)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及劳动效率等计划资料;
(8)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
(9)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
(10)同行业同类项目的成本、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及增产节约的经验和有效措施;
(11)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当时的先进经验及采取的措施;
(12)国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成本水平情况等资料。
此外,还应深入分析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为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丰富具体和可靠的成本资料。
(二)估算计划成本,即确定目标成本
财务部门在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特别是在对基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设计、施工等计划,按照工程项目应投入的物资、材料、劳动力、机械、能源及各种设施等等,结合计划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准备采取的各种增产节约措施,进行反复测算、修订、平衡后,估算生产费用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提出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控制指标,最终确定目标成本。确定目标成本以及把总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班组大多采用工作分解法。
工作分解法又称工程分解结构,在国外被简称为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它的特点是以施工图设计为基础,以本企业做出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为依据,以实际价格和计划的物资、材料、人工、机械等消耗量为基准,估算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据以确定成本目标。具体步骤是:首先把整个工程项目逐级分解为内容单一,便于进行单位工料成本估算的小项或工序,然后按小项自下而上估算、汇总,从而得到整个工程项目的估算。估算汇总后还要考虑风险系数与物价指数,对估算结果加以修正。结构形式为:
1.0总工作
1.1分工作a
1.1.1主任务i
1.1.1.1子任务a
1.1.1.2子任务b
1.1.1.3子任务c
1.1.2主任务2
1.1.2.1子任务a
1.1.2.2子任务b
……
1.2分工作b
1.2.1主任务i
1.2.1.1子任务a
1.2.1.2子任务b
……
1.2.2主任务2
1.2.2.1子任务a
1.2.2.2子任务b
……
演绎成目标成本分解图
利用上述wbs系统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工作划分的越细、越具体,价格的确定和工程量估计越容易,工作分解自上而下逐级展开,成本估算自下而上,将各级成本估算逐级累加,便得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分级分类计算的工程项目的成本,既是投标报价的基础,又是成本控制的依据,也是和甲方工程项目预算作比较和进行盈利水平估计的基础。成本估算的公式如下:
估算成本=可确认单位的数量×历史基础成本×现在市场因素系数×将来物价上涨系数
式中可确认单位的数量是指钢材吨数,木材的立方米数,人工的工时数等等;历史基础成本是指基准年的单位成本;现在市场因素系数是指从基准年到现在的物价上涨指数。
(三)编制成本计划草案
对大中型项目,经项目经理部批准下达成本计划指标后,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发动群众进行认真的讨论,在总结上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期计划指标,找出完成本期计划约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挖掘潜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为了使指标真正落实,各部门应尽可能将指标分解落实下达到各班组及个人,使得目标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得到充分讨论、反馈、再修订,使成本计划既能够切合实际,又成为群众共同奋斗的目标。
备职能部门亦应认真讨论项目经理部下达的费用控制指标,拟定具体实施的技术经济措施方案,编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
(四)综合平衡,编制正式的成本计划
在各职能部门上报了部门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后,项目经理部首先应结合各项技术经济措施,检查各计划和费用预算是否合理可行,并进行综合平衡,使各部门计划和费用预;算之间相互协调、衔接;其次,要从全局出发,在保证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任务或本项目目标成本实现的情况下,以生产计划为中心,分析研究成本计划与生产计划、劳动工时计划、材料成本与物资供应计划、工资成本与工资基金计划、资金计划等的相互协调平衡。经反复讨论多次综合平衡,最后确定的成本计划指标,即可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项目经理部正式编制的成本计划,上报企业有关部门后即可正式下达至各职能部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