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制造业的实例吧!制造业的人员大致分为三类:1.一线操作工,2.带管理性质的普通管理人员(也称行政后勤人员包括财务、人事、技术、质量、仓库、采购等),3.主管以上的干部。一线操作工大部分使用的计件工资,只要计件单价定的相对合理,一线员工就会抢着做事情,主动提前上班干活,缺点是不顾质量,不重视现场管理等等,这个可以用积分制解决。难点是普通管理人员和主管以上干部,在大部分企业可以看到,这些人上下班是踩着点的,工作的积极性比一线员工差很多,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们机制上出了问题,坏制度让好人变懒。而这些人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的成效又对整个工厂的效益起主要作用,于是就有考核,KPI、OKR、平衡计分卡、360度打分等等都用过,作用微乎其微,对这类考核为何没有作用分析的文章很多,不重复。我们经过多年探索找到了积分制绩效管理方法,普通管理人员一部分工资与公司的产量(销售额)挂钩,按部门核定绩效奖励,考核部门K指标,按K指标达成情况绩效奖励可以浮动,用积分软件来记录每个人的综合表现,用积分来分配绩效奖励,好处:1.软件记录的积分是公正公平公开的,做事越多,积分越高,对应奖励越多。2.主管有给下属奖扣分的权限,能对应到奖励,所以下属才会服从主管管理。3.因为有奖扣分,对协助完成K指标的其他部门可以奖扣分。4.数家实践证明按积分来分配,不会有任何矛盾。主管则主要用K指标直接对应奖励并加积分,直接面对员工薪酬和公司经营结果,总之这是一套给员工加薪不增加成本(工资费用率不变或降低)促进公司业绩增长(K指标提高)的积分制绩效管理方法,有兴趣可以免费送资料。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简单排序法
(一)简单排序法的含义 简单排序法也称序列法或序列评定法,即对一批考核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排出“1 2 3 4 ……”的顺序。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简单排序法的操作 首先,拟定考核的项目。 第二步,就每项内容对被考核人进行评定,并排出序列。 第三步,把每个人各自考核项目的序数相加,得出各自的排序总分数与名次。
二、强制分配法
(一)强制分配法的含义 强制分配法,是按预先规定的比例将被评价者分配到各个绩效类别上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其特点是两边的最高分、最低分者很少,处于中间者居多。
(二)强制分配法的适用性
三、要素评定法
(一)要素评定法的含义 要素评定法也称功能测评法或测评量表法,是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二)要素评定法的操作
(1)确定考核项目。
(2)将指标按优劣程度划分等级。
(3)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
(4)进行考核打分。
(5)对所取得的资料分析、调整和汇总。
四、工作记录法
工作记录法一般用于对生产工人操作性工作的考核。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五、目标管理法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其一: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设计好每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与作业指导书将是设计考核指标前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实现员工高效管理自己的工作,它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其二,设立“精确”的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的设定一方面来自于岗位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来自于公司的整体工作任务。指标设定既要有过程指标、也要有结果指标,对工作的态度和能力的考核采用另外加减分的方法,并把体系的目标设定、制定计划、操作原则、实施步骤、目标分解、目标检查、修正完善、实现目标、绩效考核等步骤结合进来,用积分和经验值对员工的能力、价值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并将积分和员工的基本薪酬相联系。
其三,对考核流程的过程要监督指导。
绩效考核有时会变成一部分管理者“人情”的工具,在绩效考核的各关键环节中,对考核的结果要监督,多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要让员工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考核从考核指标的确立到实施过程的互动、结果的确定与应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始终要平等沟通。
其四,快速使用考核结果,使之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一旦考核结果经双方确定后,考核成绩当月就要体现在员工的浮动薪酬中,同时上级对考核人的考核面谈要让下属体会到您对考核结果的关注。同时,考核成绩半年、一年的汇总可以和员工培训、晋升、年终奖金挂钩,最大限度去激励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最后,绩效管理实施的效果好坏体现的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事靠计划,管人凭考核”,管理做到最后就只有二项,那就是激励与约束,产生能量场,能够激励优秀的员工,鞭策落后的员工,不仅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更是管理互动,管理自我进化的平台,让绩效考核管理能真正起到应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