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一号A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1988年10月15日14时26分,就在卫星发射后的第39天,从接收的气象卫星云图上,明显发现卫星沿滚动轴方向严重偏转,卫星姿态失控,导致整星失效。
风云一号卫星本体是1.4×1.4×1.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能帆板,卫星总长度为8.6米,星重750千克,三轴定向稳定,卫星运行轨道高900公里,倾角99°,周期102.86分钟,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卫星装有两台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它有五个通道,用于获取昼夜可见光、红外云图,冰雪覆盖、植被、海洋水色、海面温度等。
卫星资料发送方式有:甚高分辨率传输(HRPT),低分辨率图象传送(APT)和延迟图象传输(DPT)。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测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到2035 年,英国可能在轨道上拥有一个太空太阳能发电站
太空中的太阳能发电厂?英国希望在 2035 年之前建造一座。英国正在认真对待太阳能。
英国正在认真对待从太空发射太阳能的问题,并认为到 2035 年它可以在轨道上安装一个演示器。
包括航空航天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剑桥大学和卫星制造商 SSTL 等重量级企业在内的 50 多家英国 科技 组织已加入英国太空能源计划,该计划于去年启动,旨在 探索 开发太空太阳能发电厂的选择。
该倡议认为,与许多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太阳从太空发射电力可以帮助英国实现其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并且更具成本效益。到本世纪中叶完全停止碳排放的要求是2021 年 11 月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 COP 26 峰会上概述的全球努力阻止不断发展的气候变化的一部分。
4 月 27 日,该倡议的主席 Martin Soltau 在伦敦举行的迈向太空净零地球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开发太空太阳能发电厂所需的所有技术都已经存在。挑战在于这样一个项目的范围和规模。
“卫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大而轻的镜子收集太阳能,并将光学器件集中到光伏电池上,就像我们在地球上所做的那样,”索尔陶说。“它们产生直流电,然后通过固态射频功率放大器转换成微波,并以相干微波束的形式传输到地球。”
然而,CASSIOPeiA 将比任何类似规模的陆地太阳能发电厂产生更多的电力。Soltau 说,与放置在英国地球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相比,太空中相同的太阳能电池板将获得 13 倍以上的能量。除此之外,天基太阳能发电厂不会受到困扰地球上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的困扰。太阳并不总是照耀在我们的星球上,风也不会一直吹。这意味着必须配备替代发电机或电池存储,以防止在不利天气下停电。另一方面,空间将提供一致的功率输出。
最重要的是,尚不存在使电力系统仅基于地球可再生能源运行的技术。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价格和规模的储能技术,”索尔陶说。“我们需要其他技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加起来的计划。净零将非常困难,而基于太空的太阳能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选择。”
Soltau 表示,英国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其当前 40% 以上的电力需求,但根据 Soltau 的说法,随着运输和供暖基础设施摆脱化石燃料,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 30 年增加两倍。
为了满足海上风电场的这种需求,目前对英国能源结构做出最大贡献的可再生技术类型将需要“在英国整个大陆海岸周围设置 10 公里 [6.2 英里] 宽的涡轮机”。
轨道太阳能发电厂所需的地面基础设施的占地面积会小得多。
为了接收来自太空的能量,该系统需要一个巨大的地球天线,称为整流天线。整流天线接收来自太空的微波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直流电,用于高压传输。
“整流天线就像一个带有小型偶极子天线的大开放网络,尺寸必须为 7 x 13 公里 [4.3 到 8 英里],”索尔陶说。“这非常大,但在英国的情况下,它只占同等太阳能发电场面积的 40% 左右。”
在同一次会议上,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研究员安德鲁罗斯威尔逊同意天基太阳能发电站是一个现实的概念。
“这个概念自 1960 年代就已经存在,”他说,并补充说,使这种工厂工作的挑战之一是巨大的结构在其使用寿命结束后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他说:“我们需要尝试研究在轨回收,以真正走向更加循环的经济。”
公众可能会担心这种束电的潜在辐射,但根据罗斯的说法,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与站在其中一根横梁下相比,你口袋里的手机 更有可能受到更多辐射,”他说。
Soltau 补充说,该计划得到了英国政府和能源专家的支持。
“国家太空战略中的太空太阳能功能,”他说。“最初有 300 万英镑 [370 万美元] 用于开发一些基础技术,作为净零创新组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