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负责天宫一号电源供应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太阳能帆板能始终围着太阳转,这样就保证了有足够的日照可以“充电”。
对太空中的‘天宫一号’来说,每24个小时就有16个昼夜。大约每昼30分钟,每夜60分钟,30分钟面对太阳的时间,就是“天宫一号”太阳能帆板发电的时候。帆板发电时,一部分电量直接供给“天宫一号”,一部分电量则储存在电池里,供黑夜时使用。据专家介绍,24小时供给电量几千瓦,只相当于两台家用空调的用电量。 “天宫一号”选择使用镍氢电池供电,电池就放在“天宫一号”的资源舱里,要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冲击、震动、热量、真空、上百摄氏度的极端温差等极端条件的考验。电池一共有100多节,为了安全起见,整个电源最少也要保持八成电量。重达4吨的朱诺号将依靠它三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木星和太阳直线距离约8亿公里,是地球和太阳距离的5倍多,木星上照射到的阳光只有地球阳光的二十五分之一)驱动,在太阳系内飞行32亿公里,是迄今人类发射的依靠太阳能驱动、预计飞行距离最远的宇宙探测器。它需要5年时间到达木星,具体日期在2016年8月前后。总巡航距离超过7亿1600万公里,速度超过16,000 km/h(4.4 km/s)。在一个地球年的时间里,它会环绕木星33次。2011年8月5日升空之后,朱诺号的巡航路线会先从地球进行重力助推,在两年后(2013年10月)再会合地球。[6] 2016年,它将会进行切入轨道点火,将速度减慢后进入周期为11天的极轨道。“朱诺”上装有9台探测设备,包括一部广角彩色摄像机,可以向地球发回彩色图像。当朱诺号进入轨道后,红外线及微波探测仪器将会测量来自木星大气层深处的热辐射源。这些观测将会补充及证实先前对木星成分的研究,包括探测水及氧的分布。此外,这也会帮助了解木星的起源。朱诺号也会研究造成木星大气层诸多形态及现象的环流。同时,其他仪器会对木星的引力场及两极磁层的数据进行采集。整个朱诺号任务安排在2017年10月完毕,届时探测船将已环绕木星33圈,最后会离开轨道并堕入木星中。所以说,地球离太阳和木星离太阳就进了许多,然而不管探测器还是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有特定的比例,就是,光照的时间,光照的距离及光照的干扰,还有最重要的负载大小来衡量的。然而越远距离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近距离的太阳能电池板要求就更高了。
六年级语文书中一片关于杨利伟的文章?
一、[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
6 梦圆飞天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平静。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郑重地下达命令,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
“起飞!”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飞行正常!”
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
“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当飞船运行到第7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在与家人通话时,杨利伟兴奋地对儿子说。
“来到茫茫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舷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啊!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二、现在已经改为五年级下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