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制约性因素分析
(一)技术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太阳能光伏发电未在我国得到广泛利用,其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就是技术,技术的匮乏导致太阳能发电成本相当高,是煤发电的1118倍,并且在提炼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污染,本应环保的产业成为污染性产业,其原因归结为中国光伏产业本身起步晚,太阳能发电在最初也未像日、德受到国家的重视,技术人才紧缺,在众高职院校中,仅有约30家设立相关专业,加之美、日、德对此技术的保护,与国外相比行培,我国光伏技术至少落后10年,主要的一些原材料和设备都需要靠进口。
我国多晶硅的供求量大致处于上升趋势(2012年因“双反”问题影响除唤袜外),并且需求量的上升速度快于产量,可见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着原材料短缺和带激的制约,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进口大量的多晶硅进行光伏产品的生产。因此,技术成为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光伏产业,没有资金的投入,技术得不到研发,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都依靠国外进口,由此我国的太阳能发电将不能在国内市场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二)对国外市场依赖性高
在光伏产业链中,我国主要生产的是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这一低技术、低投入、短周期环节,由于近些年欧洲、美国等一些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国家对电池组件、电池片的大量需求,中国的光伏产品也急剧增加,但市场的95%在国外,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为欧洲、北美和亚洲。外国市场稍有变化就会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甚大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由于国外市场的广阔,使得光伏企业忽略了并且不愿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
(三)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光伏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归科技部门,新上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归发改委高新处,应用发电项目归发改委能源处管理。光伏产业归多个部门管理,需和多个部门打交道,因此造成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去起草制定关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植计划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
光伏发电在我国主要的应用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并且由于电力部门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以致网型的光伏市场在国内并未真正启用,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曾指出:“由于政策问题,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我们非常着急。”尽管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相应的配套政策却是缺乏的,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扶植力度小,“收购上网”等扶植政策在我国目前仍旧是遥不可及,与日本等早已实行光伏上网的国家相比,中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不够成熟,实行力度不够强。
为何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传统电力行业对比
在2004年欧洲地区洞开光伏产品销售、使用的大门之后,全球各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光伏业务产业链,仅在中国,就有高达100万从业者。
无论是从过去被海外垄断的多晶硅产品,还是上游硅片、电池以及组件、玻璃、胶膜、背板、各类材料等,国产企业都已在全缺察桐球制造业中成为顶尖制造商,中国人凭借智慧之心、耐力与坚持创造并举的能力,在行业内外声名大噪。
事实上,国内多个大型上市公司的环保投入都过亿元/年,其中部分上市公司涉及的上游业务环节,积极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整体降低综合电耗至60kwh/kg.si以内,蒸汽消耗也从过去的数值降低到更低,达到了行业极为先进的水平。通过渣浆回收系统利用新工艺实现对残液中四氯化硅的回收,并将水解残渣作为水泥原料,从而综合利用固废。此外一些工艺及装置的使用后,二氯二氢硅的回收也达到100%。让整个系统硅和氯消耗,进一步降低,并实现了全闭环的晶硅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光伏产品,正在代替传统能源走向未来,并且将制造业的新希望再度点燃,足以形成了燎原之势。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2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其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大约会减少3.5亿吨碳排放。 从制造过程看,生产200GW光伏系统大约需要消耗60万吨高纯晶硅,大约产生1050万吨碳排放,但其产品每年发电减少的碳排放达到3.5亿吨。
从能源的投入产出看,生产1kg高纯晶硅需要耗电50kwh左右,拉棒、切片环节需要20-30kwh,制造电池、光伏玻璃,生产铝合金主辅材等环节共计耗能20kwh左右,即生产1kg高纯晶硅并将其制成光伏系统大约耗电100kwh。每3kg高纯晶硅可制造1kw光伏系统,即生产1kw系统全过程需耗电300kwh左右,而 1kw系统每年可发电约1500kwh,意味着制造光伏系统全过程的能耗,在光伏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其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产出是投入的50倍以上。
从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看,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5.06亿吨,外汇支出2413亿美元,是净消耗外汇最大的商品;2020年增长到5.42亿吨,原油外贸依存度创下73.5%的 历史 新高,因油价下跌,外汇支出有所减少,但仍达到1900亿美元左右;2021年,进口原油或将超过3000亿美元。在我国进口的原油中,约有80%需经过伏坦马六甲海峡,国家能源安全、外汇储备面临较大风险。当前,从维护国家能源和外汇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完全有条件用10到20年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使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地解决原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如果国家战略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无论从经济性、碳减排、能源的投入产出,以及维护国家能源和外汇安全等多个角度思考,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替代化石能源没含的总体条件,成为了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光伏发电属于清洁绿色能源,如何使光伏整个生产过程更清洁、更环保,一直缺乏行业标准依据。令业内欣喜的是,光伏行业迎来了首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11月23日,《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批准,正式对外发布实施。
据悉,该体系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支持下,联合我国光伏代表企业共同编制。它涵盖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生产关键环节,从生产工艺及设备指标、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等六个方面,建立起了一套针对光伏电池生产全面的综合性指标。该评价指标具有国际领先性,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我国光伏企业清洁生产状态,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措施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加强废物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光伏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多晶硅产能42万吨,产量39.6万吨,较2019年增长15%。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3万吨,进口多晶硅10万吨,叠加新增产能有效释放产量约5万吨,2021年市场多晶硅的供应总量预计达58万吨。按照每W对应3g硅料,58万吨硅料可以支撑200GW的硅片、160GW的组件。2020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50.9万吨。2016-2020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平均增幅达到11.4%。2021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14万吨,预计全年消费量达58万吨,消费量占全球比重从2016年的82.1%提升至2020年的93.7%和2021年的95.1%。
在光伏行业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但能使企业达到国家各项环保标准,还有助于公司持续降低成本,在行业中取得更强的竞争力,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
从短期看,光伏产业发展仍然依赖于各国政策的扶持,但随着技术进步、能耗的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的成本也会逐步降低,在用户端达到平价上网。因此,光伏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将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持久的生命力。
清洁生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清洁生产为目标,不但不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反而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