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用的是河沙。
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成分包括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硝酸钠、芒硝、焦锑酸钠、氢氧化铝等。
石英砂主要是起着网络形成体的作用,用量通常占据玻璃组分的大半。
纯碱主要作用是提供氧化钠,主要是降低玻璃的熔制温度。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玻璃的黏度到合适的值,使得玻璃成型时间满足成型要求。
芒硝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澄清剂,用来排除玻璃中的气泡,提供玻璃的透过率。
用河沙。
海沙是不能用来生产光伏玻璃的。
光伏玻璃由玻璃、太阳能电池片、胶片、背面玻璃、特殊金属导线等组成。应用广泛,如太阳能智能窗,太阳能凉亭和光伏玻璃建筑顶棚,以及光伏玻璃幕墙等。分晶体硅光伏玻璃和薄膜光伏玻璃两大类,前者又分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类,常用作幕墙材料。
什么波段的光最有利于光伏发电?
一般的太阳能电池 光谱响应的波长范围内在(320-1100nm)之间。大多数太阳能电池对中波长的光,响应比较好
你所说的“什么波段的光最有利于光伏发电”,用专业术语表达应该是指“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
所谓“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载流子数目与照射在太阳能电池表面一定能量的光子数目的比率。
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与太阳能电池对照射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各个波长的光的响应有关。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与光的波长或者能量有关。如果对某一波长的光,太阳能电池完全吸收了所有的光子,并且我们搜集到由此产生的少数载流子(例如,电子在P型材料上),那么太阳能电池在此波长的量子效率为1。
对于能量低于能带隙的光子,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为0。比如红外光,光子能量太低,不足以激发载流子,太阳电池对红外光不响应,所以,太阳能电池晚上不能发电。
绝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的量子效率会由于再结合效应而降低。所谓“再结合效应”是指激发的电荷载流子不能有效进入外部电路中(发电)。
比如,短波长的光(紫光或紫外线),是在非常接近电池表面的地方被吸收的,(激发的载流子)在前表面的相当多的再结合将会影响太阳能电池在该波长附近的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对短波长的光,利用率比较低。
中波长的光,是被太阳能电池的主体吸收的,激发的载流子也容易进入外部电路,量子效率较高。
因此,一般来说,太阳能电池对中波长的光(比如蓝光,绿光,红光),响应比较好。 但不同材质型号的太阳能电池光谱响应特性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