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并网模式”通常有三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全额上网模式、全部自用模式。
首先,在这三种并网模式中选择其中一种,那么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了:比如说像普通家庭住户,大多数的人都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这也是现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中所用比例占最高的一种选择方式。
全额上网模式,这种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发出来的电全部卖给电网公司,比较适用于那些大型集中式的光伏电站,就是建的比较大,自身根本就用不了什么电,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建议直接把它全额上网,优点是减少开支,方便管理,后期好维
最后一种就是:全部自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发出来的电都给自己使用,适合在那种特别偏远、交通不方便的地区。比如说搞农业和养殖业的,在这一方面用电量也是比较大,但是交通条件不方便,就建议使用全部自用的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因为要买电池,白天用不了那么多的电,可以把电充在电池里面,等到晚上就可以用电池里面的电,来满足用电的需求
50m瓦光伏电站属不属于分布式?
不一定
光伏电站集中式和分布式区别:
分布式光伏电站基本原则:主要基于建筑物表面,就近解决用户的用电问题,通过并网实现供电差额的补偿与外送。
优点:
1、光伏电源处于用户侧,发电供给当地负荷,视作负载,可以有效减少对电网供电的依赖,减少线路损耗。
2、充分利用建筑物表面,可以将光伏电池同时作为建筑材料,有效减少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
3、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有效接口,运行灵活,适当条件下可以脱稿电网独立运行。
缺点:
1、配电网中的潮流方向会适时变化,逆潮流导致额外损耗,相关的保护都需要重新整定,变压器分接头需要不断变换,等问题。
2、电压和无功调节的困难,大容量光伏的接入后功率因数的控制存在技术型难题,短路电力也将增大。
3、需要在配电网级的能量管理系统,在大规模光伏接入的情况下进行负载的同一管理。对二次设备和通讯提供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集中式光伏电站基本原则:充分利用荒漠地区丰富和相对稳定的太阳能资源构建大型光伏电站,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负荷。
优点:
1、由于选址更加灵活,光伏出力稳定性有所增加,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辐射与用电负荷的正调峰特性,起到削峰的作用。
2、运行方式较为灵活,相对于分布式光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参加电网频率调节也更容易实现。
3、建设周期短,环境适应能了强,不需要水源、燃煤运输等原料保障,运行成本低,便于集中管理,受到空间的限制小,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扩容。
缺点:
1、需要依赖长距离输电线路送电入网,同时自身也是电网的一个较大的干扰源,输电线路的损耗、电压跌落、无功补偿等问题将会凸显。
2、大容量的光伏电站由多台变换装置组合实现,这些设备的协同工作需要进行同一管理,目前这方面技术尚不成熟。
3、为保证电网安全,大容量的集中式光伏接入需要有LVRT等新的功能,这一技术往往与孤岛存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