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事实无绝对标准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标准,要学会灵活变通所以相对的标准,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经验进行项目管理时,进行程序化制订随着工作深入,慢慢形成一套模式,我想也渐渐可以做为一种标准供后人参考吧还是多累经验多集经验才是接近标准的有效途径
如何进行有效的IT项目管理
从普遍角度上说,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要从几方面入手。
1. 项目范围
明确定义好项目管理范围,才能有效配置相应资源。
2. 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国内大部分项目经理都是根据上级指示做事,没有仔细做过项目评估,这就导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可控因素,影响了项目的执行结果。
3. 项目资源
包括设备,材料,资金,人力资源等。关键是资金和人力资源,一个是保持适当的现金流,一个是保证有足够的人去做该做的事。
4. 风险预估
包括对用户及对自身评估两部分。对用户主要涉及其信用度,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经验等方面;对自身主要包括足够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配置是否足够,经验是否丰富,有否做过同类项目,用户的付款条件对项目管理造成的风险是否可控?
以上是针对工程类项目,针对软件开发项目,在项目范围/风险中,还需要特别关注用户对项目的具体及特殊要求。
内容来源于ITSS符合性评估落地工具-云雀运维!!!
结合最近工程质量事故谈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性
项目建设涉及面广,内外协作配合环节多,是综合性的经济活动。项目基本建设管理实际就是建设程序管理,建设程序是由固定资产的建造、生产能力的形成过程以及建设项目本身的经济技术特点所决定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项目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不仅要反映自然规律的要求,而且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首先,无论是生产性工程项目,还是非生产性工程项目,都有其专一的用途和目的。它要求我们在某工程项目建造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设想,这就是我们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所进行的方案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有了设计才能施工,才能建造出与我们原先设计的使用目的和用途相一致的工程项目。
其次,所完成的建设项目只能在固定的建设地点发挥作用,具有固定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对建设地点的详细地形、地质、技术、经济资源等方面进行必须的勘察、调查,摸清情况,以对建设项目进行必不可少的正确选址决策工作。
再次,为满足一定的社会物质再生产的需求,建设项目的提出和决策,也必须符号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建设项目的决策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这就需要在建设项目实施前,通过周密、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来科学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等建设条件,在建设必要和可行的前提下,确保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
基本建设程序是按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从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及后评价过程中,各阶段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按项目建设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过程,建设程序分为若干阶段,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等。严格的先后次序不能任意颠倒,但可根据客观情况合理简化。
坚持按建设程序办事,建设速度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投资效益就好,反之,就会延误建设工期,浪费建设资金,降低工程质量。建国以来的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加强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项目审批,精心勘察设计和施工,认真作好竣工验收和项目验交工作。并要规范建设市场,积极推行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法规、行政和社会监督等手段,严把项目建设程序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