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国内有没有太阳能热发电的企业?
有
国内首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宁通过鉴定
2007年6月1日,国内首座70千瓦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南京通过鉴定验收,该工程技术,走出了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困境,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市科协主席张耀明信心满怀地称,以这项系统研究为基础,他的团队正在研发聚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综合利用,太阳能发电成本能控制在8美分(人民币0.6元)一度电,这将使太阳能实用化迈出“革命的一步”。
0.6元一度电,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商业化应用的“门槛”。虽然这个价格还高于目前火电厂的并网电价,但从全社会来看,火电成本还要加上资源消耗和环保治理上的费用,而太阳能综合效益高。目前,美国、西班牙、以色利等西方国家都在加大太阳能发电研发,发电成本降至每度电人民币1元,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处于商业化应用前期,并有望在2010年将“太阳能电”降到8美分一度。张耀明称,如果加大研发投入,进行规模化发电,他有信心在此之前将发电成本降至8美分。
该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建在江宁将军大道东侧,系统由定日镜场、塔式高温接收器、太阳能燃气轮机等组成,32面定日镜分成7排,每时每刻跟踪太阳,将阳光传递给铁塔上的集热器,将空气加热到1000摄氏度,高温加压空气推动发电机转动,实行光电转换。省市主要领导对该项目作出过重要批示,南京市为课题组拨出专款,并落实项目用地。该系统启用后连续发电,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据介绍,南京70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共获得国家专利四项、美国专利两项,在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走出“开创性的一步”。今年,国家“863项目”已立项建设1兆瓦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南京这个系统为其奠定了技术研究基础
二、光伏产业链的前景展望
(一) 处于起步阶段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整体发展空间较大
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达30万KW。将通过开展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启动光伏发电城市应用工程和开展光伏电站试点方式展开。从产业应用方式上来看,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赛迪顾问认为,各产业链从产业发展阶段看,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和光伏应用仍处于初创期,太阳能电池生产处于成长期,见图2。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支持下,产业发展空间比较大。
(二) 多晶硅产业有望改善国内原料供应不足僵局
在国内外多晶硅原材料需求的强拉下,国内企业对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关注度日益提高。目前,洛阳中硅和四川峨眉、四川新光硅、特变电工多晶硅联合新能源等项目在建并将相续投产,其产能均超过1000t/a。2007年底投产的江苏中能,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到2011年底,产量突破4万吨,缩小了我国与国际上的差距。 在未来几年,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国内多晶硅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被打破。但同时,由于下游产业年产能的提高,对原料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今后几年,国内多晶硅产业能否改善国内原料供应不足局面,与自身产能能否实现以及下游产业产能的扩张速度相关,其前景并不能过于乐观。
(三) 太阳能电池产业将保持较大竞争优势
从近几年国内太阳能电池发展速度与规模,以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发展战略来看,国内太阳能电池发展迅猛势头仍将保持,特别是随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生产产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生产受原料限制的状况将会改善,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国际上将具较大的规模竞争优势。
(四)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受与成本制约,近期推广难度大
太阳能发电上网成本较高,主要成本基本在多晶硅材料环节。但短期内全球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而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支持尚未出台,近期内,国内光伏发电系统推广难度较大。
三、光伏发电厂2016在哪里建设
国能综新能〔2015〕177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认真研究本地区“十三五”时期可再生能源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布局。
“三北”、“西南”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要提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及重大项目,科学论证基地及重大项目规模、布局和消纳市场,明确开发时序。中东部地区要发挥市场优势,积极开发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利用的布局工作,落实好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任务。
四、2016安装1兆瓦太阳能大棚发电基站要投资多少成本
1mw 约为 1000kw
斜顶安装 1平能安80w,也就需要8000平 也就是12亩地
组件和安装这一套 看质量要求8-10元/w
土地、大棚什么的 不知道 是改建 还是 一块建
大棚种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