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系统介绍
太阳能光伏效应,简称光伏(PV),又称为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是指光照时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部位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光伏被定义为射线能量的直接转换。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指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即太阳能光伏。它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硅等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太阳能电板,利用光照产生直流电,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电池。
光伏技术具备很多优势:比如没有任何机械运转部件;除了日照外,不需其它任何燃料,在太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下都可以工作;同时太阳能组件无需维护,运行成本最小化;而且从站址的选择来说,也十分方便灵活,城市中的楼顶、空地都可以被应用。自1958年起,太阳能光伏效应以太阳能电池的形式在空间卫星的供能领域首次得到应用。时至今日,小至自动停车计费器的供能、屋顶太阳能板,大至面积广阔的太阳能发电中心,其在发电领域的应用已经遍及全球。
太阳能是一种快速增长的能源形式,太阳能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据资料,按年均太阳能系统装机容量计算,全球太阳能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7.4%,从 2003 年的598MW 增长至2007年的2826MW。预测到2012年,年均太阳能系统装机容量可能进一步增至9917MW,而整个太阳能行业的销售额可能从2007年的 172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395亿美元。这种增长势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全球快速增加的市场需求、日益提高的上网电价和各种政府鼓励措施。
在世界的一些主要国家中,尤其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法国和韩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纷纷以退税、税收抵免和其他激励措施的形式向太阳能产品的最终用户、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提供补贴和经济鼓励,以促进太阳能在并网应用中的使用,降低对其他能源的依赖。然而拥有巨大政治游说能力的传统公共电力企业也可能试图改变所在市场的相关立法,这也可能对太阳能的发展和商业应用造成相对不利的影响。
但总体来说,由于全球许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地区政治和经济局势的不稳定性,多国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以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太阳能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发电方案,而且不会对国外能源形成严重的依赖性。除此之外,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与矿物燃料发电相关的气候变化风险形成政治动因,促使政府实施旨在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排放量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有助于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
世界各国政府实施了多种激励政策,以促进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许多欧洲国家、一些亚洲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多个州省以及一些拉美国家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务激励措施包括资本成本退税、强制光伏上网电价和税收抵免。资本成本退税政策提供一笔资金,用于冲抵消费者在太阳能系统中的前期投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要求,公用电力公司依据产生的千瓦时数向用户支付他们通过太阳能系统产生的电力,而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是有保障的。这些都鼓励了光伏产业的发展。
而在我国,长期困扰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产业链结构中原材料和市场均在海外的问题也得到了政策扶助。上半年由于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进而导致全球光伏企业一季度的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为了扭转这种境地,我国下决心上马一大批光伏发电项目,解决了销售市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光伏产业的内需,理性的产量预期逐渐形成。前段时间财政部也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意见》对太阳能产业形成了两大积极信息,一是产业政策的扶持,不仅仅中央财政安排专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予以补助,以部分弥补光电应用的初始投入。而且出台相关财税扶持政策的地区将优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二是太阳能屋顶计划对于下游需求的刺激等或将形成相对乐观的预期,即拓展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空间,下游需求必将有所改善。
现在光伏发电行业怎么样!想做这行从哪做起?
“十二五”以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继颁布,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纷纷出台:一是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新建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1元/度标杆上网电价2;二是国家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装机量规划,由最初的5GW改为10GW,最终改为15GW,必将极大拉动国内市场发展,2011年国内装机量超过1.5GW,预计2012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这对国内光伏产业而言无疑是针“强心剂”。而光伏企业自身也需要调整战略,提高自身“御寒”能力,探索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方式。
新建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即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对于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减少对外依存度
国内光伏产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缺失,因此,只有提高产业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难关,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打破发达国家对光伏产业的垄断,也才能在国际光伏市场享有话语权和定价权,转变国内市场利润被两头挤压的困境。
2、通过市场准入和淘汰制实现行业整合
工信部与发改委、环保部2011年初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首次设置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门槛,要求太阳能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新的产业政策同时在布局、资金、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回收等方面设定了条件。现有项目中不符合该政策的将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将退出多晶硅生产。市场准入和淘汰制短期内加速了深陷低端化泥潭的光伏企业退出市场的进程,长期来看促进了产业整合与转型,是产业发展的进步。
3、积极应对国际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起对中国光伏电池的“双反”调查,时隔十个月,欧盟委员会也发布公告,启动了这一调查。“双反”调查是各国经济交往中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常用的手段,我国光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展现竞争力,就必须做好积极应对“双反”调查的准备。
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改变“两头对外”的产业格局,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要转变目前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产品同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将同行业内的严重内耗转化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对外竞争力,推动整个国内光伏产业良性发展。
4、加大对光伏产业全产业链的培育整合
发展光伏全产业链,不但可以帮助提升整个光伏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帮助改变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的状况,也符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择优扶优”政策,有助于整个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可以从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做起。希望能够帮到你!更多的信息可以关注安徽亿森新能源这个公司的网站。主要就是做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代理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