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能源网
手机端
首页 > 光伏设备>详情

打火镰是什么?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12-27 13:33:32

火镰。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陕北农村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上点年岁的人谈起它也只是津津乐道而已,想从哪个旮旯角落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了。只因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不为人们注意或被遗忘。而映在岁月记忆里那别样的影象会久久挥之不去,它是一个过去的历史证物。 火镰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火石:一般产自河滩,经过河水冲刷并于石头间相互碰撞、摩擦留下的质底比较坚硬,并在高速撞击时能产生火花的石头。也有从山里直接开采出来的,它的纯度比较高,所含成份和现代的火石相同。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一种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在春夏之末将其叶片采摘凉干或阴干后用手揉成絮状待用。因艾蒿自身具有抗菌、防霉、防虫、镇咳祛痰的功效。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居家常备艾,老少常无患”以禳毒气的习俗,因此先人们把它做为点烟的火引子也就不足为奇了。钢条:大众化的就用一小块硬度不太强的普通钢条,打造成弯弯的镰刀形状成为火镰的主件。比较讲究点的器物主人,在钢条上刻有麒麟喷火、龙吞火球等纹饰,并把一块皮革镶嵌在弯弯的钢条内,制成象现代女性手里拿的小坤包样子,口上嵌有两块铁皮,其中一块带有磁性,不用时会自动把口封好,起到防止包里装的火石、艾绒等物件丢失或受潮的作用。再缀上一根好看的绳子,穿上一棵不错的珠子或玉器或玛瑙,这样既增大了体积也美观了火镰的主体,它反映了主人的品位和档次。 火镰是男人们的随身附属物件,特别是喜好吸烟的男人们。它不同于鼻烟壶,鼻烟壶是官宦人家的饰物把玩,局限于少数人群,火镰它在民众中流行,具有特别的适用性装饰性和操作性。它始于年月无从考证,而它的消失确是让火柴和打火机的问世取而代之了。 远古流传的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树的枝条盗来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现代奥运则用抛物锅形聚焦太阳能采集火种,普通教科书里介绍:弓钻取火、滕条取火、击石取火、木片取火、凸透镜取火、手电碗取火、放大镜取火、冰块取火等等生存技能。都不能在民间广为流行,而火镰它留于民间行于生活,集合了淳朴和智慧,不能不说是进化和优胜劣汰的佐证。 火镰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时反复让钢条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把艾绒放在装好汗烟的烟锅脑子上,使劲吸上几口,艾香和烟香气息随着丝丝青烟弥漫在空气中。在陕北城乡,男人们扎在一堆打扑克、捻线线、织毛袜、听说书、谈天说地的同时点上一锅老汗烟,眉头的皱纹就舒展了。烦心的事儿说出来,给老伙计们说道说道化解化解就没事了。烧残的烟还有用,对到身边伙伴的烟锅脑子上又一根烟杆吸着了。周围一圈圈老汗烟杆子冒起了袅袅青烟,惬意的滋味抹去了一天的劳作疲惫。因此火镰在一个时代成为采集火种的重要器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断在推陈出新择优而取中进步。一件器物的消失不能等同于一个物种的消失,有些器物可以复制再现,只是它的出生年月不同而已。火镰它曾经在我们先人的手中存在过,给生活带来方便获取过乐趣,而取代它的火种采集方式更具有适用和方便的性能。火镰已成为过去的记忆,被历史的尘埃封境。它仅是人类生存沧海中的一朵小花,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迪。 答案补充 都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推荐你看
  • 屋顶太阳能板怎么清洗?
    屋顶太阳能板怎么清洗?
    1:人工清洗/人工用工具清洗:人工拿水管冲洗,在进行擦拭。优点:清洗的干净。缺点:清洗时间漫长,人员不好管理,浪水水资源,安全系数低,人员踩踏电池板容易造成隐裂。
  • 太阳能小屋的设计, 求思路
    太阳能小屋的设计, 求思路
    太阳能小屋的设计, 求思路 建议您参考当地的太阳升起下落方向,确定屋向,根据自己的预期目标确定需要安装的功率,造价大概是23块钱左右每瓦,这样就基本可以确定您的投入
  • 不锈钢太阳能组件光伏支架会生锈吗?
    不锈钢太阳能组件光伏支架会生锈吗?
    不锈钢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生锈的,如果出现生锈可能是材质问题引起的。如果使用过程种出现生锈,就必须及时维护,以免影响构件的整体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进行简单除锈后
  • 安装光伏的利与弊?
    安装光伏的利与弊?
    没有危害,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过程无污染、无排放、无辐射。 光伏发电是未来三十年最有可能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在一些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 太阳灶是利用什么原理
    太阳灶是利用什么原理
    一、太阳灶是利用什么原理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把太阳能收集起来,用于做饭、烧水的一种器具。太阳灶的作用就是把低密度、分散的太阳辐射能聚集起来,进行烹调作